健康科普
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
一、什么是幽门螺杆菌?
幽门螺杆菌(H.pylori,简称Hp),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够生存在人的胃部的致病菌,这种细菌主要寄生在人的胃窦近幽门部,是慢性胃炎、消化不良、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。
1982年澳大利亚皇家佩斯医院病理师Warren和实习医师Marshall在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发现并在厌氧环境下培养出HP,通过数十年的研究,证实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,他们也因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。
二、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?
幽门螺杆菌传播主要通过口-口途径和粪-口途径,其次为水源传播。口-口途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共用餐具、奶嘴、奶瓶,尤其是帮助婴幼儿咀嚼食物,通过口腔分泌物传染,因此,Hp感染具有“家庭聚集”现象,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染最为常见。粪口途径是与卫生状况相关联的传播方式,主要是经过被HP污染的食物或手接触被HP污染的器具发生的。水源传播是通过被HP污染的水源传染。
三、如何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?
(一)口-口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,因此,婴幼儿用的奶瓶、奶嘴经常清洗,避免成人用口试奶或帮助婴幼儿咀嚼食物,家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分餐,餐具及毛巾、牙刷等用具专人专用。
(二)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,蔬菜水果需清洗干净后食用,不喝生水,避免吃手等不良习惯。
四、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会有什么表现 ?
儿童在感染Hp后,表现并不完全一致,一部分儿童没有任何症状,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,在幼儿园、学校中有大约10%的儿童感染了Hp,但没有任何症状。一部分儿童表现出轻微症状,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出现腹部钝痛或者隐痛,另外一部分儿童则表现较重,出现阵发性剧烈的疼痛,甚至出现消化性溃疡。一般来说,疼痛为无时间规律性的反复发作。年长儿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或者脐周,而年幼儿则多在脐周。
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发生疼痛与饮食之间关系不明确,但大多数的患儿发生在餐后或者进食中。除腹痛外还会伴有食欲不振、腹泻、便秘、恶心、腹胀等,少数患儿会出现黑便或者呕吐等情况。
观察患儿的舌苔,常会出现白腻或者地图样的舌苔,并伴有口臭或者口味。如果是婴幼儿感染幽门螺杆菌,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、慢性腹泻、呕吐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,在感染期间患儿还可能会出现贫血、消瘦、营养不良以及生长发育落后等表现。
五、什么情况下需要检测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?
首先,并不是所有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都需要进行检测,其次,检测的目的是寻找疾病的原因,并不是单纯为了检测是否存在Hp感染。在检测前需要停用质子泵抑制剂2周、抗生素和铋剂4周。
2015年版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指出,以下情况需要进行检测:
1.消化性溃疡。
2.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(MALT)淋巴瘤。
3.慢性胃炎。
4.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。
5.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。
6.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(NSAID)(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)。
六、哪些患儿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?
患有消化性溃疡、胃MALT淋巴瘤者必须根治。以下情况可考虑根治:
1.慢性胃炎。
2.胃癌家族史。
3.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。
4.计划长期服用NSAID(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)。
5.监护人、年长儿童强烈要求治疗。
七、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需要注意哪些?
1.如果家庭成员中有Hp感染者,需同时进行杀菌治疗,否则,即使根除,因容易再次感染导致复发率较高。
2.在根除Hp治疗中需要注意药物使用方法,质子泵抑制剂(如奥美拉唑)和铋剂需要空腹服用(饭前半小时),有利于药物吸收。克拉霉素因为有胃肠道副反应,需要餐后(半小时)服用。
3.根除治疗结束4周后需进行Hp检测确认根除效果。
4.部分患儿一次不能根除,需间隔2-3月再次治疗,为避免抗生素耐药出现,需特别重视第一次根除治疗。